全球旅行之门何时开启?

全球旅行之门何时开启?

33828

(2021年11月15日,新加坡)随着一些旅行目的地国家放宽旅行限制,以及全球疫苗接种工作在世界各地的有序推进,国际旅游业出现了反弹迹象。10月,新加坡宣布建立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计划(VTL)的国家达到了11个,这对恢复本地的国际旅行业务而言,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支持。然而,全球各国的旅行限制政策各不相同,因此,要想全球旅行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代财智》日前采访了全球旅行通票运营公司Go City的首席执行官Jon Owen,他正是通过商务旅行自伦敦前往新加坡,参与一场于金沙会展中心举办的全球旅游行业研讨会,在参会的间隙,他接受了《时代财智》的采访。

Go City首席执行官Jon Owen,来源:受访者提供

步入2021年,人们对这个两年前突如其来的病毒已逐渐适应并习惯与之共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数据显示,由于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显著提升,以及各国的边境政策的逐步放宽,国际旅游业在2021年6月和7月显示出了轻微的复苏。

这种小幅改善主要是由全球多个目的地的重新开放驱动的,例如,欧洲和美洲。在欧洲和美洲,其疫苗推广工作取得了关键性进展,这有助于缓解旅行限制,并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对逐步恢复国际安全旅行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World Tourism Barometer),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7月,预计共有5400万游客跨越国际边界进行国际旅行,这一数值比疫情前(2019年)同月下降了67%,但却是2020年4月以来最强劲的表现。按照地区划分,亚太区是国际旅行客流量锐减最明显的地域。

全球旅行通票运营公司Go City的首席执行官Jon Owen表示,当前,伴随着欧美国家的国际旅行限制被解除,这两大市场的国际旅行业务恢复迅速,此外,这两大市场也拥有体量相当大的国内市场,其旅游业恢复的前景可观。相对而言,亚洲地区的恢复步伐则略显缓慢,这主要与这些国家所实行的边境政策较为保守导致的。

尽管如此,Jon始终认为,长期来看,亚太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因为这个地区的旅行者对于通票旅行服务的青睐程度和需求度是十分高的。因此,他们决定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将其作为亚太区中心,并对其未来的业务增长前景保持乐观。

那么,如何利用好新加坡的优势,进一步扩展亚太区的用户池?Jon表示,因地制宜的市场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他举例说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能够迅速完成增长和扩张。其中,诸如小红书、微信等中国时下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该公司最常使用的市场宣传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与关键意见领袖(KOL)合作,完成品牌和市场建设,拓宽用户池。

Go City的通票预定,来源:受访者提供

“长期来看,亚洲城市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我们之所以在新加坡建立起亚太业务中心,是为了寻找未来。”Jon说道。未雨绸缪,一旦疫情完全结束,那么该公司在疫情期间所积累的运营经验将会为其带来可观的市场占有率。

全球旅游业何时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尽管新加坡已经与部分国家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计划,但这只是边境安全重开的初步尝试。若想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Jon认为,还需要2年。

全球旅行目前的表现,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相比仍相去甚远。在欧洲的城市中,伦敦的边境开放程度回升了20%,纽约大约回升了50%左右,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封闭政策,其国际旅行业务停滞不前,但其国内旅行业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业何时能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小组的最新调查,受访者对于2021年9月至12月的国际旅行业前景持有的态度喜忧参半,53%的受访者认为这段时间的情况将比预期的要差,只有31%的受访者预计到年底会有更好的表现。调查还显示,大多数旅游业从业者预计,在2022年国际旅游需求释放的推动下,该行业将出现反弹,主要时间段是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

几乎一半的专家(45%)认为国际旅游业将在2024年或以后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而43%的专家指出国际旅游业将在2023年恢复。按地区划分,指出在2024年或以后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专家中,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比例最大(58%)。在欧洲,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这可能发生在2023年。此外,受访者对于中东地区的国际旅行恢复程度是最乐观的,他们预计该地区在2022年即可达到全面复苏。

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这与Go City首席执行官Jon Owen的观点相一致。“到了2022年,某些市场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比如目前没有任何边境限制的迪拜。其次,到了2022年底,大多数欧洲市场将完全开放。到了2023年,国际旅行业将可能达到全面恢复。”

在国际旅行受限的情况下,各国旅游业只能靠内需拉动,美国、欧洲、中国等地的国内旅游业迅速恢复。据Owen介绍,美国纽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50%,伦敦和巴黎约有20%的恢复程度,而美国的某些地区,像圣安东尼奥等地,已经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客流量水平,当然,这主要都是受国内游客的驱动。

不同边境政策背后的经济账

目前,由于各国实行不一致的边境限制条例,以及各地不均衡的疫苗接种率,这将继续影响人们对旅游重开的信心,旅游业的真正重启进程仍在被搁置。在欧美地区旅行限制被放宽的同时,相比之下,亚洲的大多数目的地仍然不允许非必要的旅行。

如果算一笔经济账,那么亚洲国家的封锁政策与欧美国家的重开政策,究竟哪种做法对经济的影响最小?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前,中国是全球旅游业的最大消费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TO)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2546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支出的近五分之一。2009-2019年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2.8%,达到1.55亿人次,而全球平均水平为5.1%。

然而,中国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国际旅行业却受到严重打击。作为中国游客热门目的地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泰国,其游客数量分别下降了93.8%、83%和88.6%。

不过,在2020年6月左右,中国的疫情得到全面控制时,其国内旅行正逐步恢复。有报道显示,从2020年夏天开始,中国国内旅游业就已经几乎恢复到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而在今年9月19日起的三天中秋假期期间,中国境内的出行人次达到8800万,是疫情前2019年的87%。旅游支出达到370亿元人民币,是2019年的79%。

数据表明,即使中国的国际旅行业务戛然而止,但这并不影响其境内旅游业的恢复之路。媒体报道,在疫情前推动全球旅游业增长的1.5亿中国游客现在正在中国国内旅游,并提出观点:中国国内游让全球旅游业成为了孤儿。

由此可见,尽管坚持“病例清零”这种严格的抗疫政策,但中国一贯以来提倡的“出口转内销”做法,使其仅通过庞大的国内市场即可拉动内需,满足经济效益。那么,对于这样大体量的国家而言,是否真的需要通过开放国际市场,从而挽回失去的那部分国际旅行的业务?如果中国开放了国际旅游市场,那么所带来的疫情复发风险有多高?与失去的部分国际旅行业务相比而言,在开放国际旅行后政府所需承担的疫情复发风险,是否值得当局这么做?权衡之下,答案不言而喻。

法国世界报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大多数受访者都为他们恢复出国旅行设定了三个先决条件:政府同意出国、目的地国家的新冠病例数减少到零,以及不论是抵达目的地国家的时候还是返回中国,都不需要隔离。

首先,“目的地国家的新冠病例数减少到零”这一条件几乎不现实,“与病毒共存”才是大多数国家的抗疫常态。因此,中国的国际旅行开放之路,将会格外漫长。

不过,一旦中国开放边境,中国游客最有可能会选择那些在管理冠状病毒方面有良好记录、接种率高、医疗保健和医疗资源良好的目的地。有评论认为,亚洲发达国家将成为中国游客最青睐的目的地。这是由于,这些国家对中国公民疫情前的签证申请程序更简单,这些地区冠状病毒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以及这些地区国家对中国疫苗的认可。新加坡、老挝、阿联酋、马来西亚、泰国和马尔代夫可能是中国首批有望开放国际旅行的目的地。

短期来看,随着欧美国家持续开放并适应与病毒共存的新常态,这些国家的国际旅行业务将逐步恢复,经济需求与对外贸易也将逐步释放。与此同时,如果亚洲地区的国家坚持长期实施“病例零容忍”以及封锁的政策,长期来看,这些亚洲国家的贸易恢复以及经济地位终归会受到实质性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