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拖累了食品龙筹

“天灾”拖累了食品龙筹

8182

中国人均收入和工资不断提高,以内需为主的消费产业也随之起舞,受到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的青睐。然而,一些新加坡上市的中资食品制造业者,近期的成绩却出乎意料地逊色。

   (新加坡讯)上星期,思念(Synear Food)宣布半年净利减少3%至9110万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中国康大食品(China Kangda Food)也发出盈利警讯,指上半年净利预计将比去年同期来得低。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各产业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之际,食品业为何反而泄气了?

    市场人士指出,这与今年世界各地的天灾频繁,影响了原料和运输成本,中小型企业间竞争也太激烈有关。在这个时刻,惟有规模较大、品牌较强的企业能耐久。

    中国食品业为何表现不佳?辉立资金管理投资分析师娄瑞安认为,食品业属防御性产业,性质较稳定,在经济不景气受创不深,经济回弹之际表现也并不特别抢眼。

    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研究(SIAS)分析师黄建锝指出,中国食品业者如康师傅和旺旺业绩都不错,而本地挂牌的太平洋恩利(Pacific Andes)和中国闽中食品(China MinZhong)的盈利和利润皆十分稳定。他认为,思念食品的毛利也仍稳定,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开新厂的缘故。

70%成本来自原料

    鉴于需求稳定,食品业的销售往往不会随着经济大起大落,成本也因此扮演了颇重要的角色。一名中资企业董事透露,一家中国食品制造企业,有70%成本来自原料。

    源源而来的天灾,使今年的农产品原料如大豆、小麦和玉米等价格不断猛涨,影响了猪、鸡的饲料原料业,进一步使下游食品加工业不堪重负。

    中国康大食品表示,盈利将有下滑,主要是因为加工食品的原料成本提高,加上中国国内鸡肉产品市场因竞争激烈导致供应过多所致。

    娄瑞安举例,由于俄罗斯受干旱影响,小麦价格今年起已上涨了36%,光在上星期四就涨了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运费不断回升,也推高物流和交通运输成本,如海皇(NOL)的运费已回升了28%至30%,这也限制了食品业者把产品分销到国内外的成本。

    黄建锝说:一些公司在开始生产前已锁定订单,一旦天气变化促使原料短缺,可能逼它们须以高价向第三者购买,其中一例是中华食品工业集团(Sino Grandness Food Industry),而另一个相关例子是中国吉龙(Zhongguo Jilong),来自200512月的严寒天气的打击,使中国吉龙的利润下滑45.5%。

    展望未来,业界估计,成本节节上升的局面可能一直持续到年底,而也不见得会有所改善。

    这时,企业的规模也因此构成了一个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师相信,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较强的食品业者,较有能力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不受大环境的左右。

    黄建锝举例,中国康大上财年有42%的客户来自海外,无法把下游原料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而因此受到影响。

    黄建锝说:中国食品市场是一个极端分裂的市场,许多国外业者想分一杯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型商家之间的竞争较激烈,而大型业者维持利润的能力较强:它们有规模经济、商誉,与客户的关系也因交易量大而更好。(引: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