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新加坡)新加坡媒体报道,今年前八个月,金融行业纠纷解决中心(FIDReC)共接获94起客户向新加坡数字银行索赔的案例,原因是他们遭遇诈骗,银行可能把关不严,以致户头受损,总金额为250万新元。案件数目超过去年全年两倍多,去年总数为42起。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该中心数据显示,数字银行在2023年新加坡各类银行遭索赔案例中只占2.1%,但去年升至4.8%,而截至今年8月31日,这一比例已升至8.7%。该中心指出,数字银行案件里,最常见的诈骗类型为盗用户头凭证和冒充他人身份。
盗用户头凭证的做法是,骗子以网络钓鱼布局或恶意软件窃取客户的登录信息,随后利用这些信息进入受骗者银行户头和电子钱包,非法转走资金。至于冒充类诈骗,骗子假扮银行或政府官员,甚至受害者的亲友,诱骗受害者转账。
该中心透露,涉及的数字银行有五家,其中优信银行(Trust Bank)、GXS Bank 和 MariBank 面向零售客户;而星熠银行(Anext Bank)和绿联国际银行(Green Link Digital Bank)则主要服务微型及中小型企业。GXS 银行于 2022 年 8 月在新加坡开门运营,优信银行开业则在其后的 9 月,而MariBank是在2023 年 3 月落地。
该中心也指出,针对数字银行的索赔中,诈骗案件占比高达 84%。其它索赔则是有关服务质量(11%)以及业务流程和政策(5%)。
同时称为线上银行或新型银行的数字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而是一类完全依托互联网运作、无需实体网点的银行。

高等经济商业学院 (ESSEC Business School)信息系统教翁德鲁斯(Jan Ondrus)指出,数字银行是完全在线运营,所有业务都通过其应用程序或网站进行,这种模式可能让诈骗者有更多机会通过虚假信息、网络钓鱼或冒充他人手段欺骗客户。
翁德鲁斯教授还提到,由于数字银行没有实体网点,客户无法面对面与银行人员交流,听取劝告,但银行可以通过实时提醒客户或已被骗子盯上以及其全天候客服来弥补这一缺陷。
金融服务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FS-ISAC)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巴勒(Christopher Barel)指出,由于现代大部分银行的交易都在线上完成,因此纯数字银行和兼有实体分行的银行在安全性或风险系数上并无本质差别。
GXS 银行集团首席技术与产品官沙赛布( Shahzaib Hassan )表示,其银行通过提醒客户和安全验证等措施,在客户进行可疑交易前,敦促他们暂缓行动,先谨慎确认不存在欺骗。巴勒呼吁,防范诈骗需要各方协作,客户应警惕任何异常或可疑的信息和线上索求。
有七家银行已与新加坡警察部队反诈骗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发挥实际作用。它们已在该中心派驻员工,以能快速冻结可疑户头或展开追回资金的行动。它们是星展银行(DBS Bank)、华侨银行(OCBC Bank)、大华银行(UOB)、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汇丰银行(HSBC)、CIMB 以及刚于 2025 年 3 月加入的 GXS 银行。
金融行业纠纷解决中心非政府直属机构,但它是依法设立的组织,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其资金来源于会员金融机构,而非纳税人的资金。该中心为银行客户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无需诉诸法院而能向金融机构提出投诉或寻求解决纠纷的方法。它也可以裁定赔偿,银行通常会遵守并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