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5.10.09, 新加坡)当今世界格局重塑、信息战与贸易战交织,如何在“友谊”与“割裂”之间维系国际关系,不仅给众多国家带来挑战,也成为新加坡持续思考的战略课题。在今早由新加坡报业控股主办的“亚洲前瞻峰会”上,新加坡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在主旨对谈中,以冷静犀利的洞见,深入分享了这一挑战和新加坡应对举措。

全球关系的脆弱与干预的隐忧
尚穆根部长(K. Shanmugam) 指出,当今世界的分裂不仅体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更体现在信息空间的操控与认知战的渗透。互联网的普及与平台的放大效应,使得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都能轻易发动舆论攻势、误导公众或介入他国内政。
他举例指出,西方国家近年来频频揭露外部势力的干预案例,从欧洲到美国,“假讯息与干预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不能等问题降临才应对,而需提前采取行动。”尚穆根提到,新加坡早前通过《防止外来干预(对应措施)法案》(Foreign 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ct,简称FICA),通过法律框架建立应对机制。去年,当局两度介入关闭了带有明显外部观点操控的网站。“当大家知道我们有能力应对,问题往往在发生前就被控制住。”
尚穆根部长特别提及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尼等国近期的政局动荡,指出外部势力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他批评西方媒体及政府在类似事件中存在明显“双重标准”:“当抗议者冲击国会或焚毁建筑时,在西方这是暴力;但若同样的事发生在亚洲,却被称作‘民主运动’。”
他强调,真正的民主不应以混乱与暴力为代价,也不应成为地缘政治干预的工具。“有时,只需一点资金、一点煽动,就能点燃社会分裂的火花。”

移民、社会稳定与治理的界限
尚穆根亦谈到移民政策的两难。他指出,欧洲多国的移民政策已被“极左意识形态”绑架,忽略了现实的社会承载力,导致治安恶化与公众信任下滑。“一个政府若无法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信任就会流失。”
相较之下,新加坡的立场明确:“我们欢迎能为国家带来价值的人才,但我们无法也不应无限制地接纳。720平方公里的土地,必须谨慎平衡。”
他直言,欧洲多次劝新加坡“多收一些难民”,新加坡的回应是:“你们的国土比我们大得多,如果真心关切,请你们来收。”
法治与秩序:新加坡的社会韧性
以与英国的治安状况作对比,新加坡95%的女性夜间独行仍感安全。尚穆根部长强调,拥有人权和自由不等于无序,而真正的“自由言论”必须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
“在新加坡,我们维护一个没有仇恨、没有虚假言论的公共空间——这是确保理性讨论的前提。”他特别提及,《防止网络假信息与操纵法案》(POFMA)与《宗教和谐法》等立法,让政府能在管控谣言与极端言论扩散前采取行动。
“当别人还在为假新闻焦头烂额时,新加坡的公众更信任官方澄清。这就是有效治理的体现。”
此次论坛由报业控股旗下海峡时报、商业时报和联合早报联合呈现。在对谈末了,尚穆根部长提醒,维系全球关系的关键在于清醒与平衡。“我们与世界各国都是朋友,但也必须保持警觉。国家主权与社会稳定,是友谊能够延续的前提。”
他提醒,与其在意识形态的风暴中迷失,不如坚守务实与法治的立场。“治理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结果——安全、稳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