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新加坡)9月19日早间,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这些车辆生产于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
召回原因是当前智能汽车最核心的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能。根据官方通报,这些车辆在开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时,对某些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存在不足,若驾驶员未能及时干预,将增加碰撞风险。
小米此次召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维修,而是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进行软件更新。召回信息发布后,小米汽车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问》进行回应,公司创始人兼CEO雷军亲自转发并提醒 “车主朋友们仔细看看”。小米方面强调,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更换任何物理零件,但公司仍严格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此次召回仅针对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车型,不涉及Pro版和Max版。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版本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硬件配置不同: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智驾系统,配备一颗英伟达Drive Orin-N芯片(算力84TOPS)和一个毫米波雷达;而两个高阶版本则配备激光雷达和双Orin芯片(算力508TOPS),支持更复杂的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据小米介绍,本次OTA升级将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新增 “动态车速”功能,使系统能够根据道路和交通环境动态调整目标车速。同时还将提升大车避让绕行体验,增强对压线大车的早期识别能力,使绕行处理更加灵活安全。
然而,就在两天前,中国工信部刚刚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针对单车道、多车道和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设置了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其中7.5.8章节的“B类道路环境施工区域探测与响应能力试验”要求,几乎1:1复刻了今年3月29日发生在铜陵的小米SU7爆燃事故现场。
这并非小米汽车首次因辅助驾驶问题召回车辆。今年1月,小米曾因软件策略问题可能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的探测,召回了30,931台标准版SU7。连续两次召回车辆显示出小米作为造车新势力在技术积累上的不足,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安全挑战。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