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粉的温度:越南用美食讲述...

河粉的温度:越南用美食讲述国家故事

16997

(2025.10.18)一碗热气腾腾的越南河粉(Phở),不仅是越南的国民美食,如今更是国家“软实力”,成为促进旅游和投资的新平台。今明两天(10月18-19日),在新加坡最大居民区—淡滨尼,正在举行规模盛大的“越南河粉节”。以“河粉”为主题,文化搭台,串联产业、教育与投资,让世界更近,也让越南获得更多交流和发展的机会。

美食节上,当地民众正在排队。

从美食到产业:河粉搭起舞台

新加坡的“越南河粉节”(Phở Festival)上,来自越南西贡、河内、胡志明等近20家酒店大厨设立美食展位,引来当地民众大排长龙,踊跃品尝。每摊的河粉都有各自卖点,此外还有越南人气美食,春卷、越式法包。

活动主办方——越南《青年报》(Tuổi Trẻ)总编辑黎世子(Lê Thế Chữ)在接受《时代财智》专访时表示,媒体不只是信息渠道,更是经济与教育交流的“润滑剂”。此次“越南河粉节”便是实践——通过艺术、文化与产业对话,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作为越南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他指出,未来将报道新加坡的文化、美食、教育、经济等议题,让越南民众更了解新加坡,也让新加坡了解越南。这正是媒体能促进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彼此成长。”

这次展览是继日本和韩国后,新加坡是第三个海外文化节举办地。黎总编辑也提到,未来希望加强与新加坡教育机构的合作,搭建越南青年赴新学习与交流的桥梁。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而与新加坡合作,正是对这种未来的投资。

活动现场,新加坡《时代财智》总编辑宋娓与越南《青年报》(Tuổi Trẻ)总编辑黎世子

旅游体验:让“学做河粉”成为课程

今天偌大的淡滨尼大厦(Our Tampines Hub)响彻越南音乐,地面层的巨型屏幕上正播放着河粉的制作,吸引了观众驻足欣赏。配合“越南河粉节”,主办方也举办了“越南餐饮与旅游产业论坛”。

10月18日,越南河粉节上的“越南餐饮与旅游产业论坛”

论坛中多位发言人提到,疫情之后的游客行为发生显著转变。“旅行不再只是打卡或消费,而是要体验、参与、学习与感受,比如“亲手烹饪河粉”、“参加农场采摘”、“体验在地夜市”。这些趋势,正推动越南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文化体验”转型,旅行不再只是打卡或消费,而是要体验、参与、学习与感受。

一位嘉宾提到,他们正与越南几所大学洽谈课程合作,计划在2026年推出“Vietnam Culinary Tourism Program”(越南美食与旅游课程)。 课程内容不仅包括烹饪技巧,还涵盖农产品供应链、文化品牌建设、可持续旅游管理等主题。“河粉可以教会学生的不只是料理,更是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方式。”

另一位论坛嘉宾Teri Teo则告诉时代财智,他已在越南河内投资食阁,主打品牌“SingShiok!“。他把新加坡的食阁模式带入越南,那里的摊位以新加坡多元而地道的美食为主,比如面食、拉萨、印度饼等。

Teri是新加坡人,不过他已在越南10多年,经营的食阁主要在胡志明市运作。他看好胡志明的前景,“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到越南发展,而且胡志明市首条地铁线在去年底通车了,这都带动地铁站附近的商业,这就像70,80年代的新加坡一样。”

新加坡的工商界代表与民同乐,享用越南美食。

政府助力:简化行政吸引外资

截至目前,新加坡对越南累计投资额已超过 830 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越南第二大外资来源国地位,并居东盟各国之首。

越南驻新加坡大使陈福英(H.E. Tran Phuc Anh) 在接受《时代财智》专访时表示,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游客,越南政府正在进行一场系统性的改革,这包括行政简化,从三级审批减少为两级,一站式办理投资手续。

他也提到,越南刚开放免签机制,已有多个国家享有免签入境。虽然中国暂未加入,但来自欧洲、韩国、日本和东盟国家的游客与商务人士已可免签停留最长30天。

越南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高速公路、地铁、港口与机场建设。陈大使认为,新的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将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外资企业带来长期机会。这意味着,除了传统制造业,新加坡投资者也可在新能源、环保技术及高端基础设施等新兴板块中找到合作空间。

就像一碗河粉的背后,是产业的串联、教育的对接与制度的创新。陈大使说:“投资者到越南,不只是建工厂,而是参与一个新兴经济的成长机会。他希望目标在三到四年内,让新加坡从目前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国跃升为越南最大的外国投资国。

越南正用“软文化”驱动“硬经济”。从一碗河粉开始,越南在全球化的餐桌上,要煮出了一碗属于东南亚的机遇之汤。

越南牛肉河粉(Phở)用牛肉或鸡骨熬制的清汤,搭配河粉、牛肉片、新鲜香草和豆芽等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