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关系:不畏浮云遮望眼

新中关系:不畏浮云遮望眼

17415

今年7月以来,随着香港“反送中”游行持续发酵,中美两国贸易战升级为更多领域的对立。以华人占多,又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新加坡常常会成为国际政坛关注的焦点,甚至让某些西方智库对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产生了各种猜想,有些还演变成了阴谋论。然而,新加坡从未回避向世界说明新中关系和对中国的看法。

(此文刊载在《时代财智》2019年9月/10月刊)

文:张俊

中美贸易战正扩展到地缘政治、国际领导权等领域,并逐步成为一场两国间的综合较量。

贸易方面,中美两国各执一词:中国表示要想达成协议,美国就必须取消所有关税;而美国则要求中国承诺修改法律,做出结构性改变,放弃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等一些“扭曲”市场的做法。

另外,针对持续数月的香港示威浪潮,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警告中国暴力镇压要承担后果,这表明美国想把香港问题作为它的又一张贸易牌,但中国对于领土主权问题也不愿妥协。由此看来,中美已无相向而行的共同基础,这似乎印证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NUS Business School)客座高级研究员亚历.卡普里(Alex Capri)在接受《时代财智》专访中给出的一个预言:“中美两国已经分道扬镳(decoupling),新加坡一直以来都秉承中立的原则,不愿意从美国或者中国中选边,但现实将会让它左右为难。”

李显龙:我们不想选边

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说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中美两国都称为“好朋友”。

美国是新加坡的国防安全伙伴,因此新加坡向美国购买先进的军机、导弹等军事装备。新加坡的武装部队也经常和美军举行联合训练。在反恐方面,两国也有密切的合作。李显龙希望美国继续关注亚太,继续维护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认为有助于保障整个区域的安全与繁荣。

同时,美国也是新加坡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美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数额与规模远远超越其他国家,并创造了许多优质的工作机会。两国的机构、企业和专家在创新、科研和开发方面也展开了多项合作。

而在新中关系方面,李显龙认为,两国已经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市场,两国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三个合作项目,除了在苏州和天津,双方也在重庆开展互联互通合作项目。两国企业也互相投资。

鉴于新加坡是一个小型和开放的经济体,如果中美彼此无法建立互信,那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将受到拖累,并且殃及很多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本地公司,以及那些在中国设厂,出口货品到美国的新加坡公司。

“有些人认为,不愿到中国设厂的外国公司会考虑来新加坡投资,但情况并非如此。这些外国公司会选择到成本较低的国家,或者更靠近美国和中国的地方设厂。”

李显龙认为新中关系是独特的,因为新加坡是中国以外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他表示:“在外交问题上,作为一个华人居多的国家,有时候会使到我们的处境格外困难,因为其他国家很容易误解新加坡的立场。尤其是当中美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如果我们支持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可能会认为我们这么做,是因为在新加坡华人占多数,所以我们对中国有求必应。当然,如果我们支持美国,中国不一定会理解。”因此,新加坡的立场是必须依据原则办事,不能受情感左右。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一些西方智库看来,新中关系却是另一种情形。

郭振羽:看一场中国电影,就是被洗脑了?

今年7月,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在其题为《中共在新加坡政治影响力运作的初步调查》的简报中,指中国共产党利用各种手段对新加坡的华人施加影响力,刻意引导社会舆论和政策走向。

对此,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郭振羽(Prof Eddie C. Y. Kuo)认为,华盛顿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最近聚焦新加坡,指中国共产党利用统战手段,透过本地商会、宗乡会馆、文化组织与华文媒体等对新加坡华人施加影响力,刻意引导社会舆论及政策走向,已经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郭教授表示,詹姆斯敦基金会是一个保守的基金会,早在冷战时期,就是美国对苏联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智库,并成功让不少苏联人反对当时的苏联。当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仅剩的几个共产主义国家,所以它的工作对象改变了。也许这可以解释智库为何将新加坡的华文报纸、宗乡会馆说成中国的统战工具。

“这种说法让我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盛行的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当时,所有人都有共产主义的嫌疑。根据这样的立场,所有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成了间谍,所有的研究和研究成果都被视为为某一个集团服务,而这是极端不理性的,也没有证据。”

他接着举例:“如此来说,我去看一场中国电影,就是被洗脑了;和中国官员举行文化活动,就是被渗透了。在这样的逻辑下,所有有意义的文化交流,都变成了文化渗透和阴谋了。新加坡的华族有自身特点,他们从小就了解中国文化。但按照现在来看,他们都要被怀疑和被对付了。华人从小要了解中国文化并没有错,但现在看来,说不定有一天新加坡华人到美国去恐怕也无法拿到签证了吧?”

郭振羽认为华盛顿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的这些话背后都有阴谋,相当于冷战的一部分。当然,这种想法在美国也算不上主流。“我们需要知道美国有这样一批人有这种想法,而我自己心里更顾虑的是,我们新加坡人内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身份认同问题,从50年代开始,其实中国就将海外的华人区分为“海外华侨”和“华人”。“海外华侨”指的是选择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华人”指的却是加入所在国国籍的人。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就明确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国的国籍,这些华人就不再拥有中国国籍,应当效忠入籍的国家。当时,新加坡的大部分华人留了下来,并且和其他种族一起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和独立的国家。

尚穆根:香港比其它中国城市更占优势

香港爆发反修订《逃犯条例》运动后,不少媒体认为香港的商家可能会将财富转到同是以华人为主导的新加坡,新加坡便可从中获益。

作为首位针对事件发表看法的新加坡政要,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在接受《联合早报》和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对问题做了全面的解析。

首先,他形容这样的言论非常表面,并强调唯有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区域都稳定,新加坡才会受益。当被问及香港局势不稳定是否导致更多香港人和机构表达欲迁来新加坡的意愿,尚穆根的回答是:“现阶段香港还有深厚的优势。香港的地理位置不变,它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没有改变,香港作为中国前哨的宝贵地位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它不只是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与其他中国城市相比更占优势。”

根据最近媒体公布的一些数据,外资正逐渐流入本地:橙易研究与咨询从市区重建局取得的数据显示,外籍人士在今年二季购买了249个非有地私宅单位,超过第一季44%。这也是自去年7月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推行以来,该指标首次上升。

对此,尚穆根相信,精明和认真的投资者会把眼光放远,除非他们对中国的前景感到悲观,否则不会随便从香港撤资。“我敢肯定香港政府明白这些志向和问题,也会寻找解决方案,但如果这样严重扰乱社会的行径持续,就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他留意到,尽管混乱的局面在香港出现,种种行径却指向中国,包括污损国徽、丢弃国旗,还有以华语向大陆居民宣泄情绪。对此,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府都有责任处理违法行为。

然而,他也提到当你看到示威的规模,看到数千人多个星期以来都上街,当中不只年轻人,还包括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如公务员等,那或许也得正视导致这些示威的可能因素,比如年轻人对住房的诉求,以及人们对改变治理体系的期许。

他说,一国两制需要理智的做法。“高唱美国国歌对时局无益,国际呈现了混乱的局面,国际新闻机构的分析流于表面,为事件乱贴标签,把所有示威者都称为民主战士,警方则是负面的力量,他们滥用暴力。不少的报道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反映了被扭曲的观点。”

至于政治层面,尚穆根指出,香港既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会要香港适应中国的治理体系。“如果一些人以为中国会让香港有不同的制度,那是一厢情愿。中国领导人会认为这最终是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