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新加坡)中国国产美妆品牌珀莱雅近期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增长明显放缓,第三季度更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
财报数据显示,珀莱雅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0.98亿元人民币,同比仅增长1.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这一增速较上半年的7.21%和13.80%显著放缓。尤为令人担忧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表现,营收同比下降11.63%,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23.64%,这是该公司近年来罕见的单季度双位数负增长。
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珀莱雅长期坚持的“重营销、轻研发”模式难辞其咎。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攀升至49.66%的历史新高,意味着消费者每购买100元产品,就有近50元用于支付营销费用。相比之下,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约2%,销售费用达到研发费用的25倍。这种不平衡的投入结构在化妆品这一科技驱动的行业中显得格外突出。

珀莱雅近年来试图向高端市场转型,推出了价格400元人民币(约73新元)以上的产品系列,然而这一战略面临重重挑战。消费者对其平价出身的固有认知难以改变,而公司专利储备中发明专利占比不足30%,大部分为外观设计和实用型专利,缺乏核心技术支持成为高端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与此同时,美妆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轻医美趋势与成分党崛起的双重影响下,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实际功效与性价比,而非仅仅被品牌故事和营销所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医美手段解决皮肤问题,这对传统护肤品市场形成冲击。
从品牌表现来看,主品牌“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这是该品牌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该品牌常年贡献公司超过70%的营收,其增长乏力对公司整体业绩造成显著影响。曾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彩棠品牌,增速也从之前的75.06%大幅下滑至21.11%,后劲明显不足。
在产品品类方面,作为营收主力的护肤类产品几乎零增长,而洗护类产品虽然增速高达131.25%,但规模较小且毛利率较低,难以弥补核心业务的下滑。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产品平均售价出现下降,护肤类产品均价同比下降1.37%,美容彩妆类产品单价下降8.14%,反映出公司不得不“以价换量”来维持增长。
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在天猫官方旗舰店的成交客户数同比减少11.78%,唯品会平台成交客户数减少15.63%,核心渠道客户流失现象明显。
在发布三季报的同一天,珀莱雅宣布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公司称此举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然而市场对此反应负面,公告发布后珀莱雅A股股价跌幅超过4%。有分析认为,当前A股市场再融资政策收紧,可能是珀莱雅选择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
实习记者:胡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