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9,新加坡)自10月1日起,中国将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专门面向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开放申请通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本周一的例行记者会上透露,中国驻外使领馆即将发布具体申办信息,为全球青年科技人才开启通往中国的便利之门。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8月14日的公告,K字签证定位为“为人工智能、工程、生物科技等领域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来华便利,助力实习、研究及职业发展”。
中国普通签证根据申请人来华事由,以汉语拼音首字母划分为十余个类别。常见的包括 L签(旅游签证),M签(商贸签证),Z签(工作签证),R签(人才签证,面向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长期以来,Z字工作签证是外籍专业人士来华工作的主要通道,但其核心在于“事前锁定”,即必须先有中国雇主担保才能申请。而K字签证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这一限制。
持证人可获得180天停留期,在此期间寻找工作或实习机会,一旦成功,可直接在中国境内转为Z签或R签,无需出境办理。而美国目前将H-1B签证费用从约1000美元提高至10万美元。数据显示,去年美国获批的H-1B签证申请者中,71%来自印度,这批人才正是K字签证的重点吸引对象。
目前就读于四川大学的印度籍学生比卡什表示:“对于寻求灵活、申请流程更加简化的印度STEM专业人士来说,K字签证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K字签证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创造了全新的人才引进模式,外籍人才可以利用中国先进的制造业和丰富的研发资源进行科技产品创新。但K字签证的实施仍面临诸多问号。
首先,政策在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具体门槛上仍显模糊,有待实施细则的明确。其次,语言是一道现实壁垒。绝大多数中国科技公司的内部工作语言是中文,这为不谙中文的优秀国际人才设置了天然的融入障碍。
中国国内网络上亦引发了一些讨论和担忧。部分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潜在竞争的忧虑,担心外籍科技人才的涌入可能会挤压本土人才的就业空间与发展机会,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挑战、青年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
这项新政能否产生预期的“硅谷效应”,吸引印度及其他国家的优秀科技人才来华发展,将取决于后续实施细则的完善和企业接纳能力的提升。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