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新加坡)当地时间9月9日,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关于欧洲安全与繁荣关键威胁的报告中提出,为保证关键能源供应,欧盟需从月球开始,并重视“包括太空采矿在内的先进采矿技术,” 这一提议迅速引发国际媒体关注。
报告表示,全球地缘政治秩序正经历剧变,欧盟在关键金属资源上面临严重依赖外部的困境。锂、铜、镍和稀土等金属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至关重要,但欧盟几乎完全不生产这些资源。数据显示,欧盟几乎100%的稀土从中国进口。欧盟工业专员塞茹尔内曾表示,“我们对中国的精炼稀土材料依赖度高达100%,未来不能让中国的锂成为像俄罗斯天然气一样的存在。”
报告写道:“全球秩序已被极大地动摇”,非欧盟国家可能不再是低碳能源技术所需材料的可靠供应商。作为回应,世界可能会越来越重视太空采矿等先进技术,并从月球开始探索。Politico EU解读称,欧盟的言下之意是:全球秩序正在分裂,欧盟必须转向外太空寻找原材料。

月球等天体通常富含稀土、铝、钛、锰等有用金属,以及黄金和铂金等贵金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等机构早已开始推广这一想法。在欧盟内部,卢森堡已定位为欧洲的太空采矿中心,希望利用机器人开采月球和小行星。欧盟委员会估算,2018年至2045年间,太空资源的价值可能高达1700亿欧元(约2465亿新元)。
但是,在太空中复制地球上的采矿过程将极其困难,现有技术是否可行仍是未知数。开采金属并将它们运回地球的实用解决方案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专家分析指出,人类距离规模性太空采矿仍十分遥远。美国私人太空采矿公司AstroForge的投资人维克多·维斯科沃表示,要完全实现小行星采矿可能耗时数十年。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激增,欧盟对关键矿产的依赖日益加剧。例如,铜对任何使用电力的设备都至关重要。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未来25年全球需要开采的铜量可能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开采的总和。锂的需求同样惊人: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30年,欧盟对电池用锂的需求将是2020年的12倍,到2050年将是21倍。
根据欧洲智库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的报告,中国精炼了全球40%的铜、60%的锂、70%的钴以及近100%的石墨。德国总理默茨在9月8日的一场活动中炒作所谓“减少对华依赖”,誓言要在关键材料上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然而,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西方在建立竞争性供应链时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巨大挑战。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已成为稀土价值链每个阶段的最低成本生产者。
实习记者:胡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