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玲:通向无限未来空间

孙雪玲:通向无限未来空间

23835
“通商中国”(Business China)是李光耀(Lee Kuan Yew)先生于2007年发起创办的组织,旨在加强新加坡与中国的联系,推动新加坡与世界的衔接,同时促进双语双文化。孙雪玲(Sun Xueling)履新“通商中国”总裁四个月,在这个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所肩负的责任更显重大和复杂。在榜鹅(Punggol)民众联络所,《时代财智》杂志有机会和这位秀外慧中的新总裁对话,她说使命感的召唤,让自己为建立新加坡美好未来产生巨大的动力。

1.您履新通商中国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您有何新发现? 

“通商中国”这里的接触面非常广——涵盖了商界、政界、学术界、文化界、社会组织等等。通商中国作为一个与中国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其实能扮演很多角色。

自去年加入了“通商中国”,我发现这里的工作团队虽小,但是“五脏俱全”。我们有强大的董事会的支持,主席蔡天宝(Chua Thian Poh)先生亲力亲为。而前任的几位总裁,陈振泉(Sam Tan Chin Siong)政务部长、杨莉明(Josephine Teo)高级政务部长、以及刘燕玲(Low Yen Ling)政务次长,在“通商中国”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成功举办了多项高规格和高素质的项目 。

“通商中国”每年组织的活动很多,今年计划的项目就有接近50个,几乎平均每周一个。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大家齐心协力,争取推陈出新,带领“通商中国”达成使命。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期待。

2. 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有所改变吗?

“通商中国”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尤其在财务和开支方面,必须细心慎重。 上任之后的这几个月,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我发现我们社会上其实有很多资源,人脉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大家沟通多了,就能产生很多新点子、新想法。我希望通过这些新点子、新想法,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 您如何看待“通商中国”在过去取得的成就?接下来,您将如何领导“通商中国”的团队,进入到一个新目标?请分享这个计划和蓝图。

“通商中国”在过去八年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比如,“通商中国奖”、“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慧眼中国高级领袖研修班”、“中国商数青年论坛”以及“通商中国青年擂台赛”等项目。

世界在不断变化,新加坡同样也在面对新的挑战。我相信“通商中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和新加坡人一起战胜这些挑战,发掘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在未来经济方面,新加坡和中国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互联网、生物医疗、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通商中国”是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鼓励更多的中新企业交流,寻找互惠互利的机会,增进中国和新加坡的商业往来。

在新的一年里,通商中国计划举办近 50项活动,包括关于新兴领域、企业转型、技术合作等方面的专题活动,希望能让新加坡人从中受益。

“双语”和“双文化”是通商中国倡导的理念之一。您是否可以谈谈“通商中国”倡导的“双语/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要实现的最终目的吗?

“双语”和“双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双语”,指的是掌握好两种语言。“双文化”,则是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文化特色。当然,语言是了解文化的前提。

我们都知道,李光耀先生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具卓识的国家领导人。他始终关注世界的发展,和新加坡能否在整个大趋势当中持续稳定、繁荣和进步。

也是通商中国创会赞助人的李光耀先生曾经说过,要和中国打交道,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对中国的历史和过去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必须对中国当今的社会有一定的认识;第三,必须能够使用华文华语。除此之外,李光耀先生也强调,只掌握中华语言和文化是不足够的。他认为新加坡人应该带去中国的,还有我们的英语背景,以及和亚细安及全世界建立起来的联系网络。这样一来,新加坡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大环境里站稳脚跟,发挥我们的才华和优势。

4. 每年的“慧眼中国”论坛都值得新中媒体期待。您如何看待这个论坛的影响效应,以及未来的使命?“通”既是理解,也是方向目标,如何以“通”作为,是偏重新加坡,还是中国?

非常感谢国内外媒体朋友的关注、支持和报道。时代财智对我们也一向非常支持,感谢您。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最独特的地方,就是这个论坛是一个从东西方角度,全方位透视和了解中国的独立平台;论坛以中英双语进行,而且既不是在中国,也不是在欧美举办,而是在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多元思考的地点举行,因此有海纳百川、百家争鸣、融汇贯通的特点。我们最希望达到的效应是加强互信,促进了解,共荣共赢。“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未来的使命,也就是这三点。

“通”其实是双向的、多向的,没有所谓的偏哪一方。当然“通商中国”作为一个组织,焦点既在新加坡,也在中国,更在新中关系。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外来投资国,在中国境内有许许多多的项目,随着第三个新中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开展,和所强调的“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相信 “通”的未来空间将是无限的。

5. 身为一名女性,总裁的工作给您带来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通商中国”的总裁,工作上当然有压力。但是一个人如果热爱自己的工作,再辛苦也不会觉得累。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除此之外,“通商中国”的工作本身,也让人有一种使命感。李光耀先生在晚年设立通商中国这个机构,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他可能担心新加坡错过未来几十年的大机遇,可能希望新加坡人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也可能希望凝聚新加坡人的精神力量,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

在这种使命感的召唤下,工作的压力就会转化成动力。我希望和同事们一起,为了新加坡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6. 之前,您曾在淡马锡担任投资总监、国际投资银行总监等职位,这些给您的工作带来什么资源和优势吗?

我曾经在金融行业工作过十年,做过投资银行,也做过股权投资。以前的经历,使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例如制造、养殖、零售、基建、银行、地产等。通过对企业的现场调研,与企业家们的访谈,以及与行业分析师们的交流,我有机会向企业和企业家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和经验教训。

我希望将这些经验和人脉运用到“通商中国”的工作上,尽可能地调动资源,让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机会为新加坡的发展献计献策。

“通商中国”的特性决定了这里的工作不可能闭门造车。我们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需要有兼容并蓄的决心。

我之前有幸在新加坡、香港、北京工作,业务涉及的地区包括新加坡、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英国、中东、美国、巴西等国家。这些经验让我意识到,与国外机构打交道,首先要充分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了解对方的优势,才能向对方学习;了解对方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新加坡的作用。

我曾经在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主修国际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多元经济体之间如何互相协调,互相合作。我想,新加坡如果希望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勇于实践,找到最佳的合作模式。

关于孙雪玲:

孙雪玲女士(SUN Xue Ling)现任“通商中国”总裁。“通商中国”于2007年11月由已故新加坡建国总理、通商中国创会赞助人李光耀先生启动,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双语双文化的非盈利组织。

在出任通商中国总裁之前,孙雪玲女士在政府以及私人企业界累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2003年,她任职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随后分别担任新加坡星展银行(DBS)助理副总裁,以及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高级副总裁。2010年,她担任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大中华区总监。2014年,她加入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并担任投资总监。

孙雪玲女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经济系,并于2003年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理学优等硕士学位。她在2015年9月当选为新加坡白沙-榜鹅集选区(Pasir Ris – Punggol GRC)国会议员。此外,孙女士也是国会通讯及新闻委员会副主席、财政及贸工委员会委员、文化、社区及青年委员会委员,以及华社自助理事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