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汉通:工作犹如“过山车”...

成汉通:工作犹如“过山车”

16680

若问我对这份工作的苦乐有多少,我可以说,事无大小,都要认真去做,而且事事以大局为重。

告诉自己,不必计较别人怎样议论你,不必计较个人的得失,只要是为了大众,为了长远打算,就应该认真做好它。那么,你就能从中享受工作,会乐此不疲。

——成汉通,职总助理秘书长兼杨厝港单选区议员

今年57岁的成汉通是职总助理秘书长,同时担任杨厝港单选区议员,也曾担任我国华文报《联合早报》的副总编辑。在多数人眼里,这是个权高职重的岗位。可是成汉通在和我们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他的工作显然没有我们相像的那么悠然自得:早上他可能出席大项目的决策讨论,晚上却要为一对闹离婚的夫妻做善后工作;白天要经历脑力激荡的国会辩论,晚上又要出席慈善活动,……如此总总,自己必须不断调整状态来适应这种落差。

动荡年代培养的阅报习惯

成汉通少年时期就读于端蒙中学(位于现在的潮州大厦)。他告诉我们“我是很幸运的,求学时代遇上一位很认真的中文老师,同时也遇上一位很认真的英文老师,他们为我开启了两面的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看到西方所长。”在那个物质尚不丰富的年代,收音机和报纸是获取外界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越南战争爆发、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能够在第一时间读到一张带着油墨香的报纸,那是一种满足。这种简单的快乐不断重复后,成汉通渐渐养成了阅报的习惯。

当时,端蒙中学毗邻国家剧场、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院。放学后,去国家剧场俱乐部看一段艺术表演,到图书馆博览群书,或是到博物院观看展览,几乎是少年成汉通每天必做的课外活动。在他的脑海里,仍清晰记得当年的电影票价,每逢电影空档期,花5毛钱看两部电影对无收入的学生来说是最实在的消遣。记录片、风光片、京剧、粤剧,都是成汉通不容错过的片子,戏剧里言简意赅的唱词让他如痴如醉,内心里埋下爱好中华文字的种子。

在这样淳朴的文化氛围熏陶下,成汉通对文化艺术有了特有的偏好,耳濡目染中,写作也成为他的一大爱好。当年李斯的《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至今耳熟能详。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不仅道出了晁错的《论贵粟疏》的重点,也道出了人性不同需求的微妙性。从屈原的《离骚》,能感受到浓烈的爱国精神,从庄子的《庖丁解牛》中又了解到人生游刃有余的境界。

从报人到议员

在成汉通成长的那个大时代里,新加坡正在经历争取独立自由,建国发展经济的阶段。成家和其他普通家庭一样,需要摆脱穷困局面,提高生活质量。他没有耀眼的家庭背景,父亲是一个卖菜小贩,母亲是传统的家庭主妇,成汉通在5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不富裕的家庭经济,让他读完高中后,就需要就业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简朴的环境如天然的熔炉,不仅让他体验百姓的疾苦忧乐,也增强了他的适应能力。

成汉通高中毕业后,在等待会考成绩公布期间,就在博理工艺中学担任临时老师,执教数学和物理。其间也做过手表厂的促销员。虽然有了工作,但成汉通内心求学的想法从来没有停止。他渴望新鲜知识,于是报读夜间学校,进修中英翻译和会计知识。这为他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庭通译员埋下伏笔。

法庭通译员的工作对语言能力、思维反应、行业术语、以及族群之间的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都要有所认识。法庭上的双方短兵相接时,最尖锐的“武器” 就是语言了。1971年,成汉通成为了初庭的法庭通译员,在浓缩了世间百态的“课堂”上,控辩两造的说相和公断,每天不断上演的与财、与情、与人有关的案例,让一旁的他近距离地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纠葛,内心更深刻了解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业余,他习惯连续跟踪新闻对案件的报道,从外面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工作。在3年的通译员岗位上,他的双语得到扎实的训练。难怪2006年4月成汉通在陪伴吴作栋资政访华期间,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时,吴资政写下“A fleeting glimpse of a long, great civilization”,成汉通现场即兴翻译为“古老文明,一瞥动心”。翻译准确到位,一窥当年他的双文化功底。

在成汉通担任法庭通译员期间,恰逢那时的《南洋商报》公开招聘记者。因为自己喜爱阅报,在他的印象里,做新闻记者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虽然这时通译员的工作已令他感到满足,但好奇的心理驱使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应征信。结果,报社看中了他的才能,邀请他加入报社,起先成汉通婉拒了。在报社三番五次向成汉通说项后,他终于接受聘请,担任法庭记者,专门负责报道法庭案件。

和普通记者不同的是,法庭记者有更多机会报道严重罪案的审讯,如绑架、谋杀,贩毒等案件。法庭休庭期间,成汉通也参与报道社会和政治新闻。在采访政治新闻期间,成汉通有机会接触当年的李光耀总理和吴作栋副总理,后来报社也委派他随团采访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国事访问。

在报馆任职的 21 年里,成汉通不断进修,不断加强自己,以追上日新月异的时局。他也得到报馆的赞助,考获商务管理专业文凭及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学位。

1995年,在一次与吴作栋总理共进午餐的时候,吴总理建议成汉通弃笔从政,参加国会竞选。成汉通经过再三斟酌,也得到家人的支持,加入了人民行动党。1997 年,他在李显龙总理(当时是副总理)领导的宏茂桥集选区以人民行动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国会竞选,中选成为国会议员。屈指算来,他已担任了十年的国会议员。去年的国会竞选,他在杨厝港单选区胜出,第三次连任国会议员。

工作犹如“过山车”

如果提炼这32年与媒体、与百姓打交道的工作感言,成汉通坦承,做一个有用的人最重要。这不仅是当年父母的教诲,也是这些年来他接触无数民众时的自我要求。

成汉通目前是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全国交通工友联合会执行秘书,也是全国职总媒体合作社总裁。他也受委担任法定机构的董事,历任公用事业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及资讯管理局董事。现任民航局董事。在党职方面,他之前曾任人民行动党宣传与出版委员会主席,负责主编人民行动党中央机关报《行动报》,现在是人民行动党社交与康乐委员会主席。在普通人的眼里,他是身兼多职,是个多面手。可成汉通说,事无大小,都要认真去做,而且要乐此不疲。这样一来,你就能从中学习,享受工作。

他坦言,每天处理的事情落差之大如同“过山车”。早上他可能出席一个项目的决策讨论,晚上却要为一对闹离婚的夫妻处理善后工作;他可能在出席工会的代表大会后,马不停蹄地赶去国会;在脑力激荡的国会辩论后,晚上再出席慈善文艺演出活动。不管处理事情的元素怎样变化,差距之大,成汉通始终带着真心融入工作,在自得其乐中保持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平衡“过山车”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议员有84位,平均每位议员要负责一万户居民,要走访完辖区的一万户居民可是个大工程。登门拜访居民时,若碰上居民家中无人,成汉通会在门里留下一张卡片,告诉对方“自己来过”。每周四成汉通接见杨厝港区民众,一个晚上通常要处理40宗案件。不分语言、种族、宗教,且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耐心细致地了解情况,讨论决定,安排善后。成汉通说,“居民有问题找我们,我们即使不能直接解决,也会告诉他们变通之道,帮助他们恢复信心。”他们也知道,议员的请愿信会得到各政府部门的认真对待,而不是石沉大海。

“齐心协力,为男女老少打造一个上下方便,出入平安的杨厝港区”是成汉通竞选连任杨厝港区议员时的承诺。现在看到杨厝港区“出入无障碍”的社区,可以想象背后的工作量。就拿“电梯翻新”计划来说,要说服75%居民同意这个建议,不仅需要好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与居民产生共鸣,达成互动。

在一次投票表决时,二楼的一户年轻人反对翻新电梯,因为他年轻力壮,可以轻松上下楼,而且他的楼层矮根本使用不上电梯。他的个人理由显然充分,但一个美好社区的打造,需要大家互相通融。成汉通苦口婆心地说服年轻人:“电梯对住在高楼的老人家非常需要,你忍心看到有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一年难得下楼一次吗?古人常说,造桥修路是一种慈善,现在不需要你来造桥修路,只要你支助社区修建电梯,方便老人下楼。同样是慈善。政府已出资大部分,你的出资部分如果分十年偿还,一个月5块钱都不到。”合情合理的几句话,让年轻人心服口服,并表示,“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能不支持? ”

成汉通每天早出晚归的紧密工作安排能够顺利进行,背后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成汉通神情雀跃地告诉我们,母亲妻儿与自己都喜爱戏剧、音乐和阅读。有时,参加慈善活动,或出席艺术表演,成汉通不仅身体力行买票支持,而后请上社区领袖,一家老小共同欣赏。协调爱好来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增加和家人的相处机会,这也是成汉通平衡事业家庭的一种方法。

采访后记:

在见成汉通先生之前,他的演讲技巧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方言压韵技巧,他的讲话内容有非常强的可听性。成汉通先生告诉我们,通常他演讲的内容有三个原则,一是就地取材;二要有知识性;三要有教育性。记得在一次“昭君出塞”的演出前,他三分钟的致辞不仅让来宾重温了中国汉朝历史,而且还带出种族和谐对新加坡的重要。

采访成先生时,他办公室里排列一墙的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曾在报业21年,自然让我们好奇他读什么书。最显眼处,中英文工具书就有数十本,成先生回忆当年工作后必须从注音符号改学汉语拼音,那种钻劲现在记忆犹新。除了古典小说、企业年报、管理书籍,最让人惊喜却不意外的是他的剪报收集。爱读报的他,养成每天阅读后随手剪报的习惯,SARS期间紧张氛围、大学生卖棺材、外劳水沟中产子、秃头导致壮汉失业……世间百态在一张张剪报中一览无余。在一摞摞分门别类的剪报中,我们感受到这位议员对民声转化成黑白方块的特殊感情,或许这也是感受民众所忧所思所乐最直接的方式吧!

巧的是,在采访成先生的那个周末,我们又在牛车水剧院见面了,他带着太太出席新加坡视障人士协会举办的慈善义演。他正与我们寒暄之时,一个视障人士协会的义工用老朋友似的口气,要求成汉通义买支持活动。我心慌,拉拉义工的衣袖,轻声说:“他是议员成汉通。”义工却笑说知道,且告知经常在慈善场合碰到成汉通。义工的大胆,让我感受到成汉通的亲民。

不论做任何事,背后总会有人议论,甚至舆论压力,议员也不例外。在成汉通看来,他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工作处理的事情落差之大犹如“过山车”,人生也像这样。有时你不能完全看清自己的方向,甚至也不知道是高行是低过,就像呼啸而过,盘旋而上的山车,因为保持了快乐向上的士气,最终到达目的地。有落才有起,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种享受。当学会享受这一经历,就不会去计较结果的得失,而是乐在其中。